当前位置:古文学馆 >民间故事 > 正文

吴县令剿匪记

2020-11-26 15:37:46 12

明朝嘉靖年间,在长宁县周边山区,有大量的土匪出没,因地处三省交界处,且都是崇山峻岭,剿匪难度很大。

这一年,长宁县新来了一位县令,大家都叫他吴县令,这吴县令是军人出身,因有军功,所以被委令为县令,虽然吴县令是军人,其实是在军队做文书的职位,可以说是文武双全。

朝廷派吴县令来此县任县令就是希望利用吴县令的才能,尽快剿灭这里的土匪,还百姓一个太平。

刚刚上任,吴县令就组织衙役,前往大山剿匪,吴县令一班人马在茫茫的森林里寻找土匪,如大海捞针。

在一些山旁路边幽静之处,可以看到有累累的白骨成堆,吴县令看到这累累白骨,咬牙切齿道:“必剿灭这土匪,为民雪恨。”

搜山已久,天气炎热,众衙役饥渴难耐,忽然,吴县令看到在这深山之中的山脚下,有一间茅草屋,正冒着阵阵炊烟,他想前去讨碗水喝。

待众人来到茅草屋前,走出来一位老汉,面目清瘦,两眼炯炯有神,吴县令惊讶这深山怎么还有老汉一个人住这里,难道不怕土匪吗?

老汉见众衙役到来,并没有感到意外,不时与衙役攀谈起来,老汉说:“官爷剿匪也很辛苦,不如在此歇息一晚,恢复体力,明早再继续搜山。”

吴县令答道:“我们今天申时就要返回县衙,太晚了这深山多有不便。”

吴县令领着众衙役往回赶的时候,在出山的路上碰到一山民,便上前询问土匪事宜,当谈及在深山中遇到一老汉之事,山民惊讶道:“那个就是土匪,遇到土匪为什么不抓捕呢?”他告诉吴县令那个茅草屋就是土匪的望风台和联络点。

吴县令听闻,赶紧带人返回那茅草屋,但已人去楼空,老汉可能已经回去报信去了。

吴县令懊悔不已。

春去秋来,这一年,吴县令准备妥当,带着几十名衙役,再次来到深山剿匪,这一次,吴县令直接来到这茅草屋前,先包围了这茅草屋。

正当吴县令要下令围剿之时,这时出来一位老妇,吴县令也傻眼了,但他毕竟汲取了上次的教训,盘问道:“这位嫂嫂怎么一个人住在这里,不怕山上的土匪吗?”

老妇说道:“她的儿子被土匪抓走了,她就是来寻找她儿子的,走到这深山之中,看到这里有一处空着的茅草屋,就暂住一会,谁知这一住就住了几个月了,天天外出寻找儿子,也没有消息。”

吴县令心生怜悯之心,安慰了几句,拿出几两白银赠送老妇,老妇委婉谢绝。

老妇道:“官爷是好人,先在这茅草屋休息一晚,明天我同你们一起去寻找。”

吴县令说道:“不瞒嫂嫂,我们酉时就要回去了。”

吴县令带领众衙役返回县城,刚刚走出一里路的样子,吴县令越想越不对,命人快速返回茅草屋,看看那个老妇人还在不在。

回来的衙役报告,那个茅草屋果然没有人在了。

返回的路上,遇到一乡民,那山民说:“那个老妇就是匪婆,手段毒辣,今天没有在你们的茶水里下手,算你们官爷命大。”

吴县令懊悔不已。

秋去冬来,这一年不断接到有人报案,已经有数十起,无辜的百姓被洗劫,被杀害。

且朝廷命吴县令务必剿灭土匪,不然官职不保。

吴县令迫于压力,做了充分的准备,带领众衙役来到深山之中,这次他们再次来到茅草屋前,不由分说,砸开大门冲了进去,但茅草屋里空空如也。

吴县令猜想,此处土匪的望风台应该已经废弃了,只能往前走继续搜山。

当他们来到一处山顶之时,见到一少女,在放牛。

吴县令感觉很是奇怪,这深山野岭怎么还有人放牛呢?

吴县令上前询问,为何一个人在这里放牛,就不怕土匪吗?

少女哭道:“我本在村里放牛,这牛偷偷跑出来,一直跑到这里,我是寻找牛才来到这里,现在也不知道下山的路了。”

官爷几时下山啊,可否带我们一起下山。

吴县令故意说道:“我们等会就下山,你先在此处等候,我们是剿匪带你在身边多有不便。”

说完吴县令就往前走,待走到看不见那个少女的地方,吴县令命令众衙役藏起了。

并派一个偷偷看着那个少女,并悄悄跟踪她,待那个少女回到住处之时。

吴县令一声令下,几十名衙役扑上前,几经打斗,几十名土匪全被抓获。

那个老头,老妇就在这土匪之中,少女也在。

在吴县令看到少女之时,就知道这一定是土匪的探子,那个少女的一个细节暴露了自己,那少女穿的是皮靴,一个放牛的穷苦孩子怎么穿得起这靴子。

所以吴县令断定这一定是土匪的探子,让吴县令认为一个少女可怜,不会联想是土匪。

抓到这些土匪之后,在县衙里的审问下,吴县令了解道这些土匪本是附近的普通百姓,无奈官府贪污腐败苛捐杂税太多了,实在生活不下去了,只能落草为寇。实属无奈之举,有的都是一家全部上山当土匪。

但他们劫杀无辜之人,也确实不应该,都是可怜之人。

吴县令知道这种情况之后,毅然辞官回乡。

后记,这吴县令传说就是吴承恩,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了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。

人生在世,不可因为自己的遭遇,而做出错误之举,人应该心怀良善,害人者终害已。

标签:善恶

热门阅读